儿时充满欢声笑语的幼儿园、卖着玻璃瓶汽水的士多店、周末最爱逛的易发街、街边5毛钱一碗的糖水铺、有很多玩乐设施的儿童公园……童年,虽然科技不发达、娱乐项目不多,但是简单而快乐。我们总喜欢怀念过去,除了缅怀那个年少的自己,还有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们一起寻找专属坊80、90后钟村番禺街的童年回忆。
钟村八景、诞会龙狮、三块石(旧镇标)、陈伍记烧腊、嫁女饼与中秋节公仔饼、三家老字号的云吞……这些老街旧巷、宝藏小店、美味小吃,承载了多少街坊的童年记忆。临近六一,记者跟随了热心街坊“番禺好人”彭兆华,一起“穿越”时光隧道,走进钟村街头,细数那些钟村人的童年故事。
埠头(即码头的意思)是番禺钟村老街坊的共同回忆,据番禺街坊回忆,这里的汇源桥(又称“石桥”)被称作是钟村的“八景之一”,那时候的钟村水路发达,河水从胜石村到石桥再流向虎门大桥、佛山环山河和柳巷等地,四通八达的水路促就了通商口岸的经贸发达。每天这里都游人如织,有大批的船只,来来往往的商人、旅客、货物……构成了当时的钟村景貌。
石桥的水深足有三米深,但这并不妨碍孩童们爱玩水的天性。华哥提到,孩童时的他喜欢约上三两好友到河边戏水、抓螃蟹鱼虾,河水清澈见底,一眼便能辨出哪只更肥美。华哥边比画边说道:“三十年前的石桥比现在肉眼看到的大七倍之多。现在保留的这一处可以说是‘微型景观’,变成了游客到钟村拍照打卡到热门景点。”是啊,那时候在石桥旁边的那株木棉树,又有多少钟村街坊的青春记忆呢?
商场是孩童的童年记忆中一个温暖的地方。雲市商场是当时钟村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场,日用品、运动用品都在这个地方采购,就职的员工都是来自供销合作社。华哥告诉记者,“那时候的商场就只有一层,美中不足的就是雲市商场没有衣服卖,这点我记得特别清楚。”
如今这里依旧是超市,但从外观上看,已经完全看不出曾经的痕迹了。曾经的水泥地变成了如今的瓷砖地,曾经的手写广告如今升级为智能电子屏幕,或许现在的孩子们没法切身感受这些场景,但在只言片语中却能拼凑出来他们父辈在孩童时期生活。
当时的供销合作社服务类型涵盖全县的运盐、供销、生产、信用等,是包含供销性质的综合性合作社,因服务便利而深受群众欢迎。华哥回忆他童年时交公粮的场景,从稻谷到晒干起码要五个月,从剥秧、打种子,然后等稻谷长到一码长(大约20公分左右)后,要拔掉那个秧苗重新插秧,秧苗长活了就开始施肥。等到长大一点时就要除草,大概六月份左右就可以开始收割了。
番禺钟村的水稻分两季,第一季叫早稻,第二季叫晚稻。晚稻收割完就过春节。过完春节就要重新犁田、翻田,这样准备开春的时候就插秧,这样就是两季。
去粮仓交公粮的时候,总要在家里称一称再挑到粮站。一般一麻袋那个稻谷是200斤,负责验收的工作人员手拿“谷钎”(验谷工具,呈梭形,头尖肚大中空,插进去拔出来便可带出谷物)验收。不合格的要重新晒好再交过去。 收了公粮之后装上船,就可以运出广州了。
华哥透露,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时候家里并不算富裕,他经常去捞些河里为数不多的鱼虾蟹回家蒸煮,或者吃些烤红薯、烤玉米填饱肚子。
每年春节,番禺街坊总会回到自家祠堂和亲朋聚上一聚,谈谈近况、聊聊过往…….一方祠堂承载了许许多多番禺街坊的青春,见证了番禺后生仔的成长。说到番禺的祠堂就不得不提到南旗陈公祠的黑色醒狮,黑色醒狮被称为张飞狮,以勇猛好斗著称。南旗陈公祠也以此鼓励晚辈要敢闯敢创,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造福一方。于是乎番禺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培育了许多优秀的本土人才,同时教会了番禺后生仔的“不忘本方能行稳致远”的道理。
草木灰发芽,孩子会长大。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一晃神,30年的岁月就过去了,打玻珠、“拍青蛙”纸片的快乐永远刻在老一辈番禺街坊的心头。华哥表示,希望时光慢一点,自己能够抽空再多陪伴自己的家人。看到钟村这些年的变化,不仅华哥深有感触,钟村街坊也是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存在光阴里的故事,有人时常记起。
钟村街坊的故事,还在不断续写着。
六一儿童节到了,
愿你能重现曾经的纯真,
拾回过去的童趣,
再次感受“六一”儿童节带来的幸福快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