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康公诞
是番禺区钟村街坊一年一度的大日子
可谓“热闹大过年”



往年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日至十九日的康公诞,钟村街都会举行独具特色“出会”大巡游,醒狮、长龙、鼓乐队、飘色、武术、汉服方阵等30多支队伍数百名人盛装出巡,锣鼓喧天壮观喜庆,吸引上万名街坊及游客纷至沓来,体验特色民俗活动,感受岭南特色民俗风情。


现场直击:民俗大盛宴 
此次康公诞,仪式简化,但热闹不减。今天上午,钟四村康公古庙前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来自钟二村、钟四村、汉溪村的三支狮队与一条金龙齐齐拜主帅贺康公诞,并上演精彩的采青表演。完成庆祝仪式后,狮队分别返回各自村,敲锣打鼓进行环村巡游,一路上村民街坊夹道欢迎,举起手机记录这一民俗盛事。
(插入视频1、2)
从康公古庙走出来,记者跟着狮队穿街过巷进行环村巡游,每逢到村中祠堂,狮队金龙都会入内拜贺,鞭炮声中绽放满地“红花”,锣鼓声里活灵活现的醒狮、威风凛凛的金龙,引得街坊走出家门围观拍照。当醒狮进入幼儿园,萌娃们更是齐齐围住醒狮摸个不停,跑到金龙身下,玩得不亦乐乎。











街坊点赞:热闹烟火气 
对于钟村街坊来说,康公诞是个喜庆的好日子,尽管今年少了方阵大巡游及围餐,但能够摸摸醒狮金龙,沾沾喜气,依然十分开心。看到街坊如此热情支持,来自钟四村的龙狮队青年舞得更是起劲。

街坊卢小姐表示,“刚刚我跟了一路,拍了好多精彩的照片,这才是过节的氛围,满满烟火气,期待明年能够办得更大更热闹,到时也会邀请朋友来观赏”。 
康公诞活动负责人彭德明告诉记者,往年康公诞出会巡游前,都会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在正月十四晚上八点半,各村会派代表来主帅庙,为康公沐浴更衣”。据悉,康公沐浴更衣的过程十分严肃,参与者在下午都先用树叶泡过的水,洗净双手才可以进行。然后代表们会先依次用锣、鼓、钟各敲13下(13谐音“实生”好意头),寓意新年新开始,然后替神像擦身、换上新衣,大家再上香烧炮仗。接着他们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印有“康公座镇”红纸用朱砂盖上印章,这样才完成准备仪式。









往年出会期间,钟村街康公诞巡游持续2天,足迹遍布六个行政村,参与街坊达数万人之多,还有不少市民从各区特意赶赴现场,近距离打卡体验。

知多D:什么是康公出会? 康公信仰在番禺地区民间普遍存在,如南村镇官堂村康公主帅诞、元岗村康公诞、沙头街七乡会,乃至钟村街的十甲出会,都有康公出巡的仪式,但各村的康公形象各有不同。
钟村康公出会主要是为了纪念康公保护当地村民的英勇事迹而举办的大型集体性巡游纪念活动,每年由钟村街六条行政村(钟一、钟二、钟三、钟四、胜石、汉溪)联合举办。
据本地相关记载,康公名“保裔”,钟村人,自小有义气,乐于助人,曾与一帮志同道合者锄强扶弱,以肃清盗贼流寇为己任。宋真宗年间,辽兵入寇,时任主帅的康公坚决抵抗,但终是寡不敌众,全军捐躯,后人感其节烈,立庙祀奉。后来把每年农历正月十八、十九定为康公诞,并伴有康公出会巡游活动,寓意扫除污秽、祈求平安,一直流传至今。
“康公出会”传承久远,此前也有过停办的“空窗期”。2001年,康公主帅庙重建完成后,这一富有特色又蕴含乡愁记忆的民俗活动,又被村民们记挂心头,2004年起,在钟村十八会及社会多方努力下,让康公诞这一盛事重现钟村街头。
2020年6月,“钟村康公出会”被认定为番禺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相关民俗研究者看来,作为钟村及周边乡村自明代以来形成的诞会民俗,康公诞其历史脉络清晰。当代的复兴和传承活跃,社区基础深厚,为番禺及钟村地区民间艺术的展示、传承和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类别 原创】
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正月十八,康公诞
是番禺区钟村街坊一年一度的大日子
可谓“热闹大过年”





此次康公诞,仪式简化,但热闹不减。今天上午,钟四村康公古庙前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来自钟二村、钟四村、汉溪村的三支狮队与一条金龙齐齐拜主帅贺康公诞,并上演精彩的采青表演。完成庆祝仪式后,狮队分别返回各自村,敲锣打鼓进行环村巡游,一路上村民街坊夹道欢迎,举起手机记录这一民俗盛事。
(插入视频1、2)
从康公古庙走出来,记者跟着狮队穿街过巷进行环村巡游,每逢到村中祠堂,狮队金龙都会入内拜贺,鞭炮声中绽放满地“红花”,锣鼓声里活灵活现的醒狮、威风凛凛的金龙,引得街坊走出家门围观拍照。当醒狮进入幼儿园,萌娃们更是齐齐围住醒狮摸个不停,跑到金龙身下,玩得不亦乐乎。












对于钟村街坊来说,康公诞是个喜庆的好日子,尽管今年少了方阵大巡游及围餐,但能够摸摸醒狮金龙,沾沾喜气,依然十分开心。看到街坊如此热情支持,来自钟四村的龙狮队青年舞得更是起劲。


康公诞活动负责人彭德明告诉记者,往年康公诞出会巡游前,都会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在正月十四晚上八点半,各村会派代表来主帅庙,为康公沐浴更衣”。据悉,康公沐浴更衣的过程十分严肃,参与者在下午都先用树叶泡过的水,洗净双手才可以进行。然后代表们会先依次用锣、鼓、钟各敲13下(13谐音“实生”好意头),寓意新年新开始,然后替神像擦身、换上新衣,大家再上香烧炮仗。接着他们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印有“康公座镇”红纸用朱砂盖上印章,这样才完成准备仪式。







往年出会期间,钟村街康公诞巡游持续2天,足迹遍布六个行政村,参与街坊达数万人之多,还有不少市民从各区特意赶赴现场,近距离打卡体验。

康公信仰在番禺地区民间普遍存在,如南村镇官堂村康公主帅诞、元岗村康公诞、沙头街七乡会,乃至钟村街的十甲出会,都有康公出巡的仪式,但各村的康公形象各有不同。
钟村康公出会主要是为了纪念康公保护当地村民的英勇事迹而举办的大型集体性巡游纪念活动,每年由钟村街六条行政村(钟一、钟二、钟三、钟四、胜石、汉溪)联合举办。
据本地相关记载,康公名“保裔”,钟村人,自小有义气,乐于助人,曾与一帮志同道合者锄强扶弱,以肃清盗贼流寇为己任。宋真宗年间,辽兵入寇,时任主帅的康公坚决抵抗,但终是寡不敌众,全军捐躯,后人感其节烈,立庙祀奉。后来把每年农历正月十八、十九定为康公诞,并伴有康公出会巡游活动,寓意扫除污秽、祈求平安,一直流传至今。
“康公出会”传承久远,此前也有过停办的“空窗期”。2001年,康公主帅庙重建完成后,这一富有特色又蕴含乡愁记忆的民俗活动,又被村民们记挂心头,2004年起,在钟村十八会及社会多方努力下,让康公诞这一盛事重现钟村街头。
2020年6月,“钟村康公出会”被认定为番禺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相关民俗研究者看来,作为钟村及周边乡村自明代以来形成的诞会民俗,康公诞其历史脉络清晰。当代的复兴和传承活跃,社区基础深厚,为番禺及钟村地区民间艺术的展示、传承和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类别 原创】
视频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