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前一个月,
化龙的蝴蝶兰种植基地比平日要热闹许多,
广州许多市民都来这里挑选年花。
化龙冬天的味道,
是风中弥漫的蝴蝶兰香气
和种花人脸上的笑容。
盛开的蝴蝶兰让种植基地成为紫色花海。
一棵蝴蝶兰从幼苗,需要经历两年的生长,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花期。这期间,花农要进行育苗、换盆、查苗、去虫害、吹花等,各个环节土壤、温度、施肥量、浇水量等都十分讲究,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株蝴蝶兰就无法绽放。
在化龙镇西山村,有一家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卉丰蝴蝶兰种植基地,花农李焯辉和其妻子珍姐在这里种植兰花已经有10年。这个基地共有20万株蝴蝶兰,其中10万株已经开花,等待市民的选购,另外10万株是蝴蝶兰的幼苗,要明年才能迎来花期。基地的最里面,是花农的宿舍,虽然每年最热闹的时间只有年前的一月,但是花农要一年四季居住于此,照顾着兰花。
珍姐正在查苗。
李焯辉夫妇采用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经营模式,李焯辉负责采购原料、对接客户,珍姐负责“照顾”兰花。在他俩看来,这些不仅是一棵棵植物,更是自己辛勤养育的“孩子”。
花农珍姐和丈夫李焯辉 。
蝴蝶兰对温度的要求很高,种植的大棚有五层保温膜,还有10台空调和多台风扇常年调节内部的温度。“它们很有脾气的,有些要高温才开花,有些要低温才开花”“这个花的名字叫婚纱,好像一个害羞的女孩子,两个脸颊红红的”......每一个品种的名字、特点,珍姐都如数家珍。珍姐的女儿有时候会打趣她说:“你对花比我还上心”。
珍姐在讲解花。
每到春节前,是珍姐和李焯辉最开心的时候,此时10万株蝴蝶兰相继开放,大棚成了一片紫色的花海,风一吹,空气里都是淡淡的兰花香。很多市民前来选购,工作人员的穿梭其中。李焯辉坦言:“10年间,原料和人工都在上涨,但蝴蝶兰价格却相对平稳,种花的利润越来越少”。
如何寻求更好的出路,是很多花农思考的问题。李焯辉也曾想扩大经营范围,但是场地难寻、搭建材料贵等问题都让他只能维持现状。珍姐为了让兰花有更好的销路,这些年她开始自学插花的艺术造型,大棚里摆了很多她插出来的艺术花,她说:“在现有的条件下,不断的学习,不断进步。”

化龙人,你眼中化龙的冬味是什么?
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