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地处珠江下游出海口,东临狮子洋,过境河川径流颇为丰富,纵横交错。因此,桥对于番禺来说,意义不言而喻。新中国成立后,番禺建立了很多公路渡口,20世纪末,建设多座大型桥梁,连接起了番禺的路网。表层是交通,内层是经济,番禺区交通路网的通达,带动了区域产业发展。让我们走进番禺桥梁背后的故事,见证番禺的发展与变化。
海怡大桥
2008年9月2日,广州市番禺区与佛山市南海区签订了《合作建设海怡大桥项目协议》。这一交通项目由番禺区与南海区政府共同投资兴建,于2009年4月8日动工,2010年9月29日正式建成通车,结束了番禺区与南海区无法直通车辆的历史。
海怡大桥是南(南海)番(番禺)大道的重要枢纽桥。据悉,南番大道(海怡大桥)位于南海和番禺两区的交界,跨越陈村水道,是佛山南海与广州南站连接的重要道路之一,也是广佛同城化的第一个标志性基建工程。
该工程西起佛山南海区三山林岳大道,东接广州番禺区规划的钟南大道——石壁大道交叉口。大桥项目主线全长1.608公里,概算总投资4.5亿元。该项目含特大桥一座(海怡大桥),桥梁长度1.06公里,桥面宽度为33米。海怡大桥向东跨越陈村水道后,下转武广客运专线,通过主桥及两个匝道对接钟南大道和番禺钟三路,直入广州南站的东广场和西广场。
据悉,南番大道(海怡大桥)有“广佛握手桥”之称,通车后极大地方便了两地市民的往来。过去,南海和番禺的市民往来一般选择行经广珠西线或经佛陈大桥再进入105国道,而从南海至番禺的广州南站需要1小时之久,途中还要经过一至两个收费站。
南番大道(海怡大桥)的建成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市民从南海区出发后可以通过佛平路、五斗桥,转入魁奇路东延线、港口南路,最后通过海怡大桥直入广州南站核心区,车程仅需约20分钟,拉近了南海、佛山乃至西部片区城市与广州南站的距离,让市民能尽享交通带来的便利。
据南海街坊钟先生介绍,在海怡大桥通车前,南海区前往番禺区一般要绕道顺德区,耗时约60分钟,途中还要经过1-2个收费站。海怡大桥通车后,广佛市民互通往来无需绕行芳村或顺德。从南海桂城到广州南站仅27分钟车程,从南海三山到广州南站更只需20分钟车程。
如果从番禺广场出发,只需半个小时便可到达大桥。可途经番禺大道、汉溪大道、石兴大道、南站北路、石山大道(预计亚运前全通),直上海怡大桥,进入南海区的桂城街。另外,海怡大桥全程不设收费站收取过桥费,番禺、南海街坊驾车出行既方便又省钱。
海怡大桥
记者了解到,海怡大桥桥梁由南海、番禺双方共同授权的养护单位负责日常管养、专项检测及维修加固工作,涉及费用则按建设投资比例承担。
海怡大桥项目是进一步推动广佛同城化,尤其是为南海区和番禺区在这一进程中,赢取发展先机的重要举措。而海怡大桥项目的建成,广州南站对佛山的辐射力亦大大加强。
消息来源 石壁街道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