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4时,番禺区派驻五华县梅林镇的工作队队员站在镇政府大门口向远处眺望。按照之前的约定,他们要在此等待从番禺治疗归来的梅林镇华光村村民廖晋元及其陪护他的大儿子。
过了一会儿,一辆黑色的粤A牌小汽车缓缓地向大门口驰来。透过车身玻璃,工作队队员确认,是廖晋元和他的大儿子回来了。
车子停稳后,工作队队员上前把车门打开,看到工作队队员来了,廖晋元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并挥手示意。与此同时,他的儿子对工作队说道:“谢谢你们工作队,谢谢番禺区帮扶我们一家的所有单位、所有领导和所有工作人员。”
在工作队队员的搀扶下,廖晋元下了车。“现在感觉怎么样?到番禺治疗有没有效果?”
“有效果,现在走路可以不用拐杖了。”说着,他把拐杖放到一边,当着工作队队员的面走了几步路。
虽然,这只是短短的几步路,但是,对于廖晋元来说,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在去番禺治疗之前,他不仅需要家人时时陪护,而且步行离不开拐杖。
廖晋元今年58岁,作为家中顶梁柱的他前年不幸中风,家人把他送往梅州市的医院治疗。他接受了开颅手术,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左侧肢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血脂、肾结石、胆结石、肾功能损伤等,基础病较多、康复难度大。
廖晋元有两个儿子还在上学,一家的经济来源主要就是大儿子在外务工所得的劳务费。一旦大儿子病倒或发生意外,这个家庭就会立刻返贫。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动过手术以后,廖晋元一年多时间里没有得到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
去年7月,番禺区派驻五华县梅林镇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在一次走访中,华光村的村干部把工作队带到廖晋元家中。当时的廖晋元坐在轮椅上,看到工作队来了,他有所反应,但是说不出话,更站不起来。当工作队询问他的病情时,只能由他的大儿子转述。
回到镇政府后,工作队立刻与镇乡村振兴办会商,决定把廖晋元作为防止返贫监测户重点对象上报至上级相关部门,并动态监测他们家的情况,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返贫。
今年1月12日,番禺区钟村街道办事处主任李伟成、二级调研员潘永强率队到五华县梅林镇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其中行程有一项是到廖晋元家中慰问。
当天,李伟成与廖晋元夫妻围坐在一起,详细地了解他的病情、生活起居状况,李伟成表示,要想尽办法,给廖晋元提供康复治疗援助,同时鼓励他树立起生活信心,勇于面对现实,遵照医嘱,利用家中的一些条件,每天坚持做一些康复训练。
为了帮助廖晋元康复治疗,在李伟成的协调下,梅林工作队与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的蔡云峰院长对接上了。
6月22日,梅林工作队来到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当时,蔡云峰召集副院长胡洪涛、主任李健欣和工作队一起商讨如何向廖晋元提供治疗援助。经商议,决定由工作队开着专车将廖晋元送到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检查治疗,所有费用全免。
工作队返回梅林后,又专程来到廖晋元家中,当面说明来意,征得他本人和家人的同意以后,7月5日早上七点,工作队两名队员开着专车,将廖晋元和陪护他的大儿子一同带到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上午10时30分顺利到达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
到达医院以后,蔡云峰院长立刻召集外科周思栋主任、中医科谭国柱主任、内科刘旺副主任、康复科鲁俊东主任、护理部李敏主任、胡洪涛副院长、李劲草副院长等对廖晋元进行会诊,经过一番详细检查,各科室联合制定出一套初步治疗方案。
后来,内科麦冠梁主任也加入到会诊行列,并对患者进行了进一步检查,作出了更换患者此前用来控制血压、血糖药物的决定,服用另外一种药物,由此患者的血压、血糖逐步正常。
7月12日下午,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请来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周国平教授。周国平细心地查看了廖晋元的状况,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康复治疗方案,提出:一是进行二级预防,即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尿酸,这些都极为重要;二是根据患者走路时足内翻严重的问题,要定制踝关节固定支具,康复师还要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指导;三是患者的症型是气虚痰瘀,要采取立法补气化痰祛瘀、拟方补阳还五汤加减的治疗方法。
住院期间,医院康复科鲁俊东主任为患者提供了全面完整的治疗,包括对患者肢体的针刺、电针、中频脉冲电刺激、耳穴压豆,以及运动疗法(手功能训练、上肢及下肢的功能训练)等。
经过一系列规范化的诊治,廖晋元病情逐渐得到好转。
7月14日,李伟成和潘永强专门来到医院,向廖晋元表示慰问,向他赠送了慰问金。
应患者本人和家属请求,7月15日上午,医院为其办理了出院手续。出院前,医院向廖晋元免费赠送了一个星期的中药、两个星期的西药、一套踝关节固定支具,还针对他在家进行康复训练提供了一套完整、科学的方案。医院表示,后续治疗可随时与院方联系。
7月15日中午,在钟村街领导的协调下,钟村街慈善会出资请了一辆小车,专门到医院将廖晋元送回五华梅林。
消息来源 番禺区派驻五华县梅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