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村打绳传统手工艺重现,全村仅存一套打绳器具
2022-03-03 10:35:09

图片





图片
在大龙街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话:“傍江一杆秤,新桥一条绳。”这句话指的是过去傍江东村村民擅长以做生意、卖东西谋生,而新桥村的村民则将打绳作为经济来源。传统的杆秤在商贩手中仍不少见,而新桥打绳早已没有人做了,如今,当年村内家家户户都有的打绳器具几近全部消失,但制绳工艺和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却留在一代新桥村民的脑海里。



近日,在新桥村村民少姨家门口又响起了久违的打绳声,吸引了不少行人驻足观看,据说她家的打绳器具是全村仅剩的一套。

究竟打绳的历史和制作技艺是怎样的?

记者特意去采访了少姨了一番。


图片



图片
图片
鲜少史料记载 相传已有数百年
图片


关于新桥村打绳的历史记载非常少,在1996年出版的《番禺县镇村志》中有记载:

“新桥明初成村……现全村人口3401人,耕地1911亩。农业主种水稻、甘蔗等。全村男女老少,农闲时都习惯绞制草绳、麻绳。主要姓氏有周、胡、郭、康、汤、罗等。”


番禺区民俗专家梁谋告诉记者,数百年前,打绳是新桥祖先从外地带过来一直流传下来的一门手作工艺。“大部分新桥村民都是明代派驻番禺的九屯兵团的后代,他们在番禺定居,把家乡的打绳工艺器具也带了过来,把这个手艺一代代传下来,家家户户除了耕田就是打绳,绳子既能用于干农活,还能售卖换钱,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谋生技能。”梁谋说。





图片
图片
绳子看似简单 制作工艺繁琐
图片


打绳是历史上传下来的一项农活儿,过去农活儿需要用绳的地方很多,绳子为人类的生活带来过极大的便利,牲畜拉犁、拉车、拉磨、拉碾的套绳,拴牲口的缰绳,编织席子的藤绳等。传统的绳索大多采用水草、麻、藤等天然纤维材料制作,制作过程除去一些准备工作以外,主要步骤为:撕绳、打双股绳、合股打绳。


图片




新桥村少姨的打绳场地就在自己家门口,她所打的绳子用于编织草帽,她需要将一大袋草逐根撕成四五条更细的草备用,每一条草长约1米,首先需要把每两根草摇制出双股的绳子。只见她身上绑着一条红色的绳子,一端绑在她的腰间,一端则绑在另一头的摇机上,红绳带动摇机上的齿轮转动,挂在摇机前方铁拐的两绳子也随之转动,两根绳子便绞合在一起。此时,少姨除了不断往后拉动齿轮,两只手还不停地往上续草绳,长度合适的时候,一根双股草绳就摇成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少姨介绍,这个打绳摇机已经有几十年历史,她与丈夫认识的时候,家里已经有这个器具了,摇机木工用铁和木头手工制作而成,齿轮和铁拐等部位的磨损痕迹非常明显,一看就是“老古董”。“这还不是最传统的,已经是改良过的版本,我老公说他们小时候用的打绳器具是全手动的,摇机那端需要专门有一个人用手摇动齿轮,两个人才能打成一根双股绳。”少姨笑称,她老公经常回忆自己小时候帮忙打绳打瞌睡的场景,很艰辛却又充满欢乐回忆。


图片



合成双股绳还不算完工,接下来是合股打绳,就是将前面打好的双股绳再拧成多股的绳,少姨现场向记者示范了最后一个制作步骤。少姨给摇机换了一个手摇配件,在十米处的另一端放置一个合绳机,两个器具相对而放,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成品绳的长度。


图片




最后合股时需三人同时作业,两边的摇机各自反方向摇动,草绳在一步步绞紧,第三人平端着一根塑料管,从合绳机挂钩那边开始,慢慢往摇机方向移动,两股绳子渐渐收束,很快就拧合成一根绳子。如果两根绳子在中途绞乱了,中间的人就要招呼两头的摇机人停下来,待理顺后再继续摇。





图片


图片


图片



“那一根塑料管从合绳机到摇机,讲究走的快慢速度,她要根据每一股绳的情况来决定管子前进的快慢,快了拧成的绳子松垮不结实,慢了绳子会变缰,柔韧度不好。”据萍姐表示,“中间人”的速度快慢决定了绳子的松紧度。


图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村还有很多人打绳的,村会跟很多工厂合作,接下大量打绳的订单,分配给村民做,我们就这样赚工钱。”少姨说,她打的这一批绳子是一个认识多年的工厂交给她做的,此前她已经十几二十年没有打过绳子了,这些打绳器具差一点就因为阻碍地方而当烂铁被卖出去。“幸好没卖掉,现在成了全村唯一留存下来的一套打绳器具,成‘古董’了。”她笑称。


图片





每一条绳索,都凝结了劳动者的心血与艰辛,同时也充满了劳动与创造的快乐。新桥村村民很早就不打绳了,但当时打绳的热烈场面、村民们对工作狂热的态度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令一代人难以忘怀。






































街坊们,

你听说过“打绳”吗?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一下

你对这手工艺的所见所闻哦!






视频字体均为黑体,配乐来源爱给网,作品名为《浪漫》,作者闫天午,遵从CC0协议,可免费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