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曾盛极一时的官涌特产,精致花鱼笼你见过吗?
2021-11-17 10:01:39


说起石碁的传统手工艺,很多人会知道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蜡质公仔制作技艺、壁画等等,却很少人会了解其实石碁还有花鱼笼编织这个传统手工艺。


花鱼笼的制作,是曾经风靡整个官涌村的传统竹编手工艺,做法简单却精致,花鱼笼被广泛使用于花鱼捕捉中,它在石碁也被称为“官涌特产”。

如今官涌村内编织花鱼笼的人已是屈指可数,但仍有几个年迈的婆婆在坚持编织。

今天,

记者走进官涌村姚地,

来到了传统手工艺制作者周婆婆的家里,

目睹传统手工制作花鱼笼的全过程。





花鱼(孔斯雅/摄)


花鱼表皮非常光滑,经常在浅滩上跳跃或爬行,在泥洞里出没,很难徒手捕捉,后来捕鱼人根据花鱼喜在泥洞里出没的习性,琢磨出套笼子的办法,最后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花鱼笼编织技。


每个花鱼笼由若干细篾条织成,

分为笼口、笼须、笼体、笼尾四个部分,

每个鱼笼长20cm、直径8cm左右。


据了解,花鱼笼的编织工艺颇为讲究,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挑选两年左右竹龄的“粉单竹”进行开篾,根据需要将竹枝锯成40至50厘米长,进行去竹囊、刨清篾皮、劈开创口、破篾、拖篾等五道工序后,开出笼口篾、三绞篾、织笼篾等三种不同厚薄、不同度的细篾条再开始编织,每条宽1厘米的竹片可开出最多48条细篾。






编织的顺序是先织笼口、笼须、再织笼体和笼尾。笼口直径约5cm,均用织笼篾织成;笼须共22条,每条长约5cm,由织龙篾织成,在距笼口2cm处用一条三绞篾对其位置进行固定;笼身距笼口三分之一处直径稍大,约8cm,以便让装到的泥鱼顺利滑到笼尾;笼尾直径4cm,距底端约2cm处捏扁向上折叠,这样锁住了笼尾,在收笼时用手把笼尾轻轻捏回原状,就把装到的泥鱼倒入挂在腰间的鱼篓中了。





记者到周婆婆家的时候,

她已经完成了开篾的环节,

只向记者展示了编织的过程,

她在闲谈的间隙,

巧手翻飞,只需几分钟,

个精致的花鱼笼便已成型。





周婆婆今年77岁,她编织花鱼笼已有三、四十年,她说以前很多人为了生计都会编织花鱼笼拿去卖,三十多年前花鱼笼卖3分钱一个,现在也只是卖两元钱一个。捕鱼人上百个地下订单,一般秋冬季节需求最大。她已经做好了一百多个放在家里,等全部做好就可以交货了。





“我每天下午两点开始编织,三四点我就‘下班’出去逛街了,平均每天能编织10个。”周婆婆表示,开篾最耗费时间,将一根根竹子开成只有2、3毫米宽、少于1毫米厚度的细小竹篾,需要巧功夫,这都是经验活,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愿意学做这些老物品了。”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官涌村内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编织花鱼笼,花鱼笼的制作盛极一时。改革开放后,在工商业快速发展的冲击下,花鱼笼编织传统技艺日渐衰落。如今,花鱼也没有那么多可以捉,街坊孔小姐告诉记者,野生花鱼是滋补佳品,很难买得到,不过现在河涌环境改善,花鱼渐渐地会越来越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