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龙文物志⑫|承载着村民满满的回忆,化龙深处隐藏着个“桃花源”
2021-11-13 14:01:09



在番禺区化龙镇西南部,

隐藏着一条古朴、宁静的古村

——西山村。


村建于山岗东南坡,

因村西有山而得名,又名西村,

相传建村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从西山村牌坊走进去,

经过一条大马路,

很快就可以看到一个大池塘。


池边有多棵百年老榕树,

平日里村民就在树下休憩,

居民楼房沿池塘而建,

其中还穿插着多座古建筑。





据悉,西山村内的潘氏宗祠、叶氏宗祠以及南溪公祠、月轩公祠、可大公祠、城庵公祠、竹屏公祠、镇锋公祠、昆岩公祠、西堂公祠共十座宗祠(公祠)均被公布为番禺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潘氏宗祠

曾经的西山小学


潘氏宗祠

又名思敬堂,纪念七世西庄公。建于公元1589年,重修于1985年。坐北朝南,深三进阔三间26米,悬山顶。正门第一进深8米,主体建筑阔16米,门上额木刻“潘氏宗祠”。木梁等纹饰简朴,瓦脊龙船灰雕,图案精细。


“我们的始祖是从化龙塘头村过来的,大约700多年前,潘氏开村始祖来到西山村,当时村里已有其他姓氏在此居住,潘氏并不是最大的,后来其他姓氏慢慢搬走,潘氏跟其他姓氏买地建祠堂,慢慢发展成人数最多的姓氏。”西山村党支部书记潘汉钊介绍道。


▼第二进悬挂“思敬堂”。
▲西山学校教学大楼祠堂落成碑记。



潘氏宗祠大门两侧有对联“作育英才 造福后代”,其实潘氏宗祠就是曾经的西山小学。据介绍,潘氏宗祠在民国时期甚至更久之前,就作为村民读书的场所。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衬祠及云巷被拆,再加上第二进、第三进均被改建为西山小学。1985年重建,第二进及第三进也变成如今的水泥建筑。直到2003年前后,附近几个村的学生都集中到化龙第二小学读书,潘氏宗祠才结束教书育人的历史功能。


潘汉钊回忆道,“我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这里读书,我80多岁的父亲,以前也在这里读书。以前这里面有个飞升楼,供奉文昌星,以前读书村民都会去那里拜一拜,我读书的时候,第二进还保留着,后来拆了重建。”如今,潘氏宗祠被作为村民摆酒席、村中开展大型活动的场所。


▲第三进为曾经的小学教室。



▲原任南京国子监助教潘信立。



▲宗祠里树木林立,祠堂后的荒地被改建为村民活动场所。



多所公祠曾被作为大小托儿所


据记载,潘氏宗祠是为纪念七世西庄公而建。七世西庄公生一子云岩公,云岩公生四子:南溪、彦秀、月轩、可大。其中南溪、月轩、可大有后代,并建公祠于池塘边,也就是现在的南溪公祠、月轩公祠、可大公祠。


▲南溪公祠,现为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



▲可大公祠。

▲月轩公祠,曾是敬老会、狮会的会址。



▲公祠外的旗杆夹。


站在月轩公祠里,潘汉钊介绍道,“这里以前是大托儿所,村里2岁左右的小孩就可以送过来,在东西两边还各有一个公祠(南溪、昆岩)是小托,即出生49天就可以送去那里,因为那时大家要耕田,没人带孩子,就把孩子放在这里让村里老人帮忙带,以前是免费的,帮带孩子也可以挣工分,后来只需要交一点点钱,直到2010年前后才取消托儿。”


说起潘氏宗祠及相关公祠,不少族人都是回忆满满,在大小托长大,长大后又在潘氏宗祠读小学、初中,甚至读高中,对年长一点的潘氏族人来说,这里的宗祠、公祠承载着很多美好的回忆。


▲城庵公祠。
▼竹屏公祠。


▲镇锋公祠。
▼西堂公祠。



▲昆岩公祠。



叶氏宗祠


在西山村,除了潘氏,还有其他姓氏,其中最主要的姓氏之一就是叶氏。离开池塘继续往村里走,就可以来到叶氏宗祠。


叶氏宗祠

建于公元1619年,重修于1984年。坐北朝南,深三进阔一间11米,深39米。第一进正门上额木匾“叶氏宗祠”,左右红石门框,中座正中悬挂“崇庆堂”牌匾。后座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被破坏,现仅存地脚砖。


叶氏宗祠曾经也被改建过,虽保有原来的结构,但部分已失去原貌。如今也被作为村民摆酒席使用的场所。




▲中座正中悬挂一块“恩进士”牌匾。


在化龙镇辖内,西山村保留下来的宗祠(公祠)是比较多的,但有些曾经被改建过,有些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如今他们就静静散落在这座古村的不同角落,成为西山村独特的一景。


目前,西山村户籍人口约1500多人,这些年有人因子女读书、工作等各种原因而搬迁出去。虽然村里大型厂房较少,但环境优美、舒适,十分适合居住,周边不少企业的来穗人员将这里选为定居之所。这座隐藏在化龙深处的“桃花源”值得被更多人关注。




专栏:

化龙镇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历史名人辈出、文物古迹遍布全镇、民间文化艺术历久不衰,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活化乡村历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化龙镇党建办(宣传)、化龙镇文体中心联合微社区e家通化龙飞升推出化龙镇历史文化专题系列报道,跟着我们一起探访、领略化龙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相关阅读:

化龙文物志①|有几百年历史的屈氏大宗祠,正焕发新活力

化龙文物志②|百年军事要塞展新颜!走进沙路炮台,感受百年风云

化龙文物志③|明经村有个百年书院:看古代书院如何完成现代化“转型”?

化龙文物志④|只剩下一座牌楼的祠堂你见过吗?这样独特的建筑就藏在化龙

化龙文物志⑤| 闹市里的世外之景,藏于化龙这古村~

化龙文物志⑥| 只有本地人才知道,化龙这里藏着一个古时遗址

化龙文物志⑦| 这座独特的中西结合建筑,曾是“市桥皇帝”乡下旧址

化龙文物志⑧|古时的豪宅长啥样?化龙镇这条村依旧保存着多座古民居

化龙文物志⑨|百年前化龙的村民生活如何?这座洋楼见证了历史变迁

化龙文物志⑩|它们曾是动荡年代村民的守卫者,如今成村中独特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