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要介绍的化龙文物
——大奶岗烽火台遗址!
说起这个烽火台,
现在绝大部分化龙人都不知道在哪,
在地图上也搜索不到,
如果没有比较了解的本地人带路,
自己是很难找得到的~
大奶岗烽火台遗址位于
番禺区化龙镇莘汀村烟管岗南麓,
从地图上看,
其在莘汀公园的范围里,
可从莘环东三路的小路走上去,
不过亲测该路径较陡并不好走。

经过一番艰难又有趣的“跋涉”,
终于来到大奶岗烽火台遗址,
周围树木林立,将烽火台围在中间,
但上方又完全没遮挡到,
而且这里野草也十分旺盛,
用本地人的话说:烽火台自带磁场!

这里立有两块碑记,
一块写着“红巾军祭旗起义烽火台遗址”。
2002年9月,
以“红巾军祭旗起义烽火台遗址”名称
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2008年12月,
大奶岗烽火台遗址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沿着现存阶梯走上烽火台,
站在这方小世界的中心,
感受曾经的烽火岁月,
而如今这里长年不被外界打扰,
岁月在这里静静流淌着。
风 景 

风景 



据广州文物显示的介绍 大奶岗烽火台遗址建成年代为元至清。据乾隆版《番禺县志》载:“元末义兵元帅屈仲舒(按:事迹详见县志)起兵保障邑里,筑烟台其上。”自此,称为烟管岗。清咸丰四年(1854)五月,红巾军首领石楼人陈显良曾率众于此祭旗,起义反清。 
现烽火台残址犹存岗顶,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8.43平方米,南北长6.3米,东西宽6.1米,高2.3米,立面呈梯形,底部用红砂岩和花岗岩混合砌筑,台顶部用青砖砌筑,可以看出烽火台在不同时期有多次重修。





台南面左侧开口,以五级楼梯登临顶部,楼梯口离地面大概1米,原设有木梯,现已损毁。该烽火台遗址对研究太平天国历史具有一定的意义。

大奶岗烽火台遗址是现存较久的烽火台。据资料介绍,古时烽火台是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如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可见,在古时大奶岗烽火台不仅是四周的高地,周边或许还建有其他的烽火台,那时站在烽火台向远处眺望,或许可见到不远处的珠江口。

专栏: 化龙镇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历史名人辈出、文物古迹遍布全镇、民间文化艺术历久不衰,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活化乡村历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化龙镇党建办(宣传)、化龙镇文体中心联合微社区e家通化龙飞升推出化龙镇历史文化专题系列报道,跟着我们一起探访、领略化龙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相关阅读:


本期要介绍的化龙文物
——大奶岗烽火台遗址!
说起这个烽火台,
现在绝大部分化龙人都不知道在哪,
在地图上也搜索不到,
如果没有比较了解的本地人带路,
自己是很难找得到的~
大奶岗烽火台遗址位于
番禺区化龙镇莘汀村烟管岗南麓,
从地图上看,
其在莘汀公园的范围里,
可从莘环东三路的小路走上去,
不过亲测该路径较陡并不好走。
经过一番艰难又有趣的“跋涉”,
终于来到大奶岗烽火台遗址,
周围树木林立,将烽火台围在中间,
但上方又完全没遮挡到,
而且这里野草也十分旺盛,
用本地人的话说:烽火台自带磁场!

这里立有两块碑记,
一块写着“红巾军祭旗起义烽火台遗址”。
2002年9月,
以“红巾军祭旗起义烽火台遗址”名称
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2008年12月,
大奶岗烽火台遗址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沿着现存阶梯走上烽火台,
站在这方小世界的中心,
感受曾经的烽火岁月,
而如今这里长年不被外界打扰,
岁月在这里静静流淌着。







现烽火台残址犹存岗顶,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8.43平方米,南北长6.3米,东西宽6.1米,高2.3米,立面呈梯形,底部用红砂岩和花岗岩混合砌筑,台顶部用青砖砌筑,可以看出烽火台在不同时期有多次重修。





台南面左侧开口,以五级楼梯登临顶部,楼梯口离地面大概1米,原设有木梯,现已损毁。该烽火台遗址对研究太平天国历史具有一定的意义。

大奶岗烽火台遗址是现存较久的烽火台。据资料介绍,古时烽火台是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如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可见,在古时大奶岗烽火台不仅是四周的高地,周边或许还建有其他的烽火台,那时站在烽火台向远处眺望,或许可见到不远处的珠江口。
化龙镇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历史名人辈出、文物古迹遍布全镇、民间文化艺术历久不衰,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活化乡村历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化龙镇党建办(宣传)、化龙镇文体中心联合微社区e家通化龙飞升推出化龙镇历史文化专题系列报道,跟着我们一起探访、领略化龙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