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文化广场边有个小小集装箱,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2021-06-24 11:59:42


“谢谢你们,幸好这14天有你们在,我的伤口好很多了。”

6月22日,随着大石街相关区域风险级别下调,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下简称“番禺二院”)设在大石文化广场边上的临时医疗分点也正式撤离,住在大石街大兴村西片区的何阿姨闻讯赶来,对番禺二院驻守在这里的党群志愿者表达了感谢。



▲端午假期,番禺二院院长罗英华带队到医疗分点慰问,背后是由集装箱改造而成的临时医疗点。


党群先锋队: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



据介绍,何阿姨患有Ⅱ型糖尿病,近期背部皮肤脓肿、破溃的伤口反复感染,伤口又痒又痛,特别难受,每天都要去医院清创换药,“疫情防控期间怎么看病?”虽然北联村设置了临时医疗点,但顶着烈日从大兴村西片区走到北联村,一来一回要20多分钟,患者汗流浃背,可能会加重病情。得知何阿姨的情况后,医护志愿者们很快在大石文化广场设置了医疗分点——一个临时改造的集装箱。志愿者在这里为何阿姨连续14天换药,她的伤口目前已开始长出新的肉芽组织。


驻扎在大石文化广场医疗分点的医护志愿者是番禺二院急诊外科医生陈永基和护士何少玲。他们的家也在封控区内,经过3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他们,主动加入党群先锋队,成为临时医疗点的志愿者。在封控管理的第一天,陈永基就说,只要组织需要,他马上可以上岗。何少玲则把两个女儿留在家中让老人照顾,自己到医疗点上班,“封控区的居民需要医务人员,家人会理解我们的。”




小小集装箱 满满医患情


医疗点公布的服务时间段是8点至12点、14点至17点,但事实上,只要群众有需要,医疗分点的医护人员随时提供服务。


“医生,我痛得没有办法走路了,去不了医疗点,你们可不可以上门帮我看看呀?”一天,医疗点接到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的居民的求助电话,记下详细地址后,身穿防护服的陈永基就出发了。中午烈日当空,来回步行40余分钟上5楼为居民推拿复位。回到医疗点的时候,汗水已经浸湿了防护服,手套里的双手浸在汗水里。虽然很累,但接下来的每一天,陈永基坚持利用午休时间上门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扭伤等问题的居民们推拿复位,他说午休时间是私人的,不会影响为其他居民服务。




中午12点左右,一般是最多居民过来咨询的时候。何少玲顾不上吃饭、休息,优先满足居民的就医需求。从早上8点忙到下午5点,他们坚守在这小小的集装箱里。“每天都有医务人员在这里上班,我们真的安心很多”,一位刚刚处理完伤口的居民笑着说。


而在陈永基和何少玲看来,能为村里的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的付出就非常有价值。



▲脱下防护服,医护志愿者的衣服已全部湿透。



图片、消息来源: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