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街有条上千年历史的村,最近很火 |活力新番禺
2020-11-25 23:28:29





老城市 新活力


近年来,番禺紧紧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让这座千年古邑正持续迸发出发展新活力,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番禺样本。如今,番禺各镇街在创新创业、优势产业、文化旅游、老城活化、城市治理等各个方面不断释放创新活力,跟着小e走进这座活力之城,记录这里的新故事吧。






日前,一场青年篮球邀请赛正在大山村建华汇室外篮球场火热开打,在大石街生活、工作的政府机关、村居、企业等青年代表汇聚一堂。这只是近两年来,在大山村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其中一项,而且该比赛场地也是建成后首次启用举行正式比赛,场地色彩丰富、颇具设计感,由一位90后年轻人提议建成。近年来,大山村这座千年古村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此汇聚。










山村

它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中部,相传建村于北宋建隆元年间(公元960年)。“有烟火的地方就有大山人”,大山村是一个“百家姓”的大村,有115个姓,主要姓氏有杜、叶、李、陈、梁等,历史上曾有多座祠堂,但现存主要有5间。


去年,大山村大力推进综合治理提升工作,让这座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古村迸发出发展新活力,大山村坚持党风领民风,培育好乡风,打造百姓和、产业和、文化和、环境和的“和美大山”。“和美大山”的理念正愈发深入民心。




大山村(徐梅辉摄)


村内仍保留多座祠堂。


综合治理提升激发“城中村”新活力


据介绍,大山村临近广州地铁3号线大石站和在建的大石轻轨站,新光快线从村中穿越而过,把大山村一分为二,而且大山村正对着广州新中轴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再加上便利的生活条件,不少来穗人员选择这里作为广州的新家。


大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虽然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但有户籍村民约3300人,登记来穗人员约6万人,实际服务总人口超10万人,每天产生各类垃圾约65吨,每天用水量1.1万吨、用电量18万度;村内治安形势严峻,警情量连续数年排名全区第1......随着发展,这座古村显得愈发“臃肿”。


大山村无疑是当前番禺区人口规模和治理难度最大的“城中村”之一,面临着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秩序乱、环境差、治安严峻、产业低端。


曾经环境“脏、乱、差”。



去年5月以来,番禺区委选取了大山村作为试点深入“解剖麻雀”,制定了大山村综合治理提升实施方案,分基层党建提升、基层治理提升、环境整治提升、设施改造提升、产业优化提升、旧村改造提升等六个组开展工作,深挖治理难题,探索健全治理机制,不断深化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通过总结治理经验,示范带动全区“城中村”治理水平的提升。


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治理提升,大山村在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城市建设、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臃肿杂乱的古村“抖一抖”身子,正重新焕发精气神。

新光快速将大山村一分为二。(大石街道供图)


环境改善促进社会治理良性循环


梁丽娟刚结束在村里的志愿服务,接着便去接孩子放学,要是在三年前,她在村里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家里、学校、菜市场,有聚会都是往广州市中心跑。“结婚后搬来大山村,一开始很不习惯,这边的基础设施、卫生环境完全跟不上。”梁丽娟原本一直住在广州市区,七年前怀孕后便随先生一家来到大山村居住。


近两三年,她也明显感受到村里的变化,“我本身在出租屋,就感受到管理从落后到智能的变化,还有河涌以前是乌黑的很臭,现在两岸都可以去散步了,本地化生活也更完善,吃的东西更多了,不用什么都往广州市区跑。”


如今村里各街巷干净整洁。


升级改造后的主干道建华路


多条主干道进行基础设施改造。


曾经秩序混乱的道路。


据悉,大山村人口密集、垃圾量巨大、偷倒严重,环境“脏、乱、差”问题曾十分突出,还有大山西涌和大山东涌两条治理难度很大的黑臭河涌。


过去一年多,大山村加大投入,完善环境卫生基层设施,新建两个生活垃圾压缩站,坚持每周一次清洁大行动,加强黑臭河涌治理和水浸点整治......大山西涌、大山东涌水质有了明显改善,还打通了巡河通道,弄了两岸栏杆,绿化美化堤岸,令原先黑臭的河涌两岸反而成为了村里一道新的风景线。


除此之外,还因地制宜实施微改造提升。分片区推进“三线”整治,开展新光快速路辅道整治,推进市政路和村主干道升级改造,建设口袋公园和公共停车场,实施“光亮工程”,改造或加装全村路灯,消除夜间管理盲区等等,让村容村貌有了质的变化。


上下两图为:河涌整治前后同个位置对比。


上下两图为:河涌整治前后同个位置对比。(大石街道供图)


大山村出租屋众多、人员结构复杂,一直以来警情量居高不下。过去一年多,大山村通过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升级了警务室,新建监控中心,组建了联合整治队,积极打造村级综合指挥平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大山村围绕智慧警务的建设目标,全村安装了32个人脸识别监控、90个高清监控和620个点对点WiFi监控,在村重点区域还安装5个“警用大喇叭”和5个“报警柱”,加强日常管理和报警处置。同时,借助智能门禁和禺山智汇系统,采集信息化被动为主动,实现人屋管理信息化。通过三年治理,大山村案件类警情已连续三年实现双位数下降。


一键求助报警桩有可视对讲功能,便于群众立即联系到村治安队。


大山村土生土长的村民杜耀华介绍,“以前主要是入室盗窃、偷抢较多,现在大幅下降。”杜耀华早在2002年就加入了大山村委治安队,见证了这18年来村里的变化。


随着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治安管理等各方面的改善,村民不仅住得更舒服更安心,出门不用担心可能踩到垃圾、会被偷抢、路灯昏暗出行不便......同时,随着环境的改善,租金得到提升,也带动居住人口素质的提升,促进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


建华汇转型成功带动周边经济活力


过去一年多,产业优化提升也有了很大变化。据介绍,大山村有6大电子城、630家电子类经济个体,以销售组装低端液晶显示器为主;有近300家小型服装厂,消防问题突出......为推动产业提升,大山村大力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淘汰低端产业,引进优质企业和新兴产业。其中,建华汇就是转型升级成功的一个典型样本。


建华汇的日与夜。(大石街道供图)


这里曾是一块烂泥地。


2008年,大山村与建华汇合作开发,把一块“烂地”建成现在的商业中心。建华汇商业中心占地面积3.25万平方米,2019年重新升级改造,淘汰劣质电子行业和低端商业,成功引进了盒马鲜生、星巴克、麦当劳、海底捞等知名品牌。建华汇商业中心还与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合作打造建华汇·粤港澳文化教育创新基地,目前教育城首期1万平方米招商全满。



如今的建华汇更显得年轻、时尚,也成为了周边居民特别是年轻人日常休闲娱乐打卡之地,更多的人流量也让周边商圈生意更火旺。据悉,整个商圈年度营业额达到4亿元,租金也从2018年的40元/平方米,提高到2019年底的100-180元/平方米不等。建华汇商业中心的业态改造,正在带动村内其他电子城的转型升级,通过产业提升,让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让村民有更多实惠。



在建华汇开展车尾箱集市,激发夜间经济。(社工站供图)


丰富的活动让居民“活跃”起来


其实,大山村不仅有“表面”的变化,“内在”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据悉,过去一年多,大山村推进“四议两公开”,探索“支部建在网格上”模式,打造“大山村党群先锋队”项目,推进“党群阵地工程”,不断深化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通过努力,大山村党总支战斗力明显提升,党员面貌实现较大改观,党群共治合力得到增强。”大山村党总支书记杜汝锋介绍道,“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村民对大山村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多认识,有了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现在大家也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在村里推进各项工作都比较顺利。”




去年6月以来,每周五下午组织党群先锋队和志愿者开展联合清洁大行动。


大山村依托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实施“一村一品牌”项目,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彩绘文化长廊等;依托大山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大山村团青服务站、未成年人关爱中心、公益驿站等。通过专业社工和热心志愿者的组织,每周开展特色活动,服务党员群众和广大来穗务工家庭。


如今丰富有趣的文化活动,促进来穗人员与本地居民互相融合,大家在村里逐渐活跃起来,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村里的活动与建设。



小小讲解员在新改造的村史馆介绍村历史。



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工站供图)


“以前来穗人员就跟我们说,他们从来不敢进大山村文化活动中心这栋楼,以为是不给进的,后来我们带他们进来开展活动,他们才知道这里有个村史馆,场地也慢慢利用起来了。”大石街社工站社工谭智娟介绍道。


如今,曾经不习惯住在大山村的梁丽娟已是大山村党群志愿队伍一名骨干志愿者,作为党员,她曾在村里的号召下参与集体学习,后便加入志愿者队伍。这两三年来,她在村里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她的生活不再单调,“现在参与本村的服务多了,虽然不是本地人,但能享受到这些活动,就会有归属感,而且做志愿者也让我找到自己的价值。”梁丽娟笑着说道。


村民、来穗人员齐齐参与中秋游园活动。


村民和来穗人员一起参加五社联动游园晚会。


“大石青柠”项目在大山村启动,将根据不同的兴趣将青少年汇聚起来。(图为正举行的青年篮球邀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