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轻言放弃,他17年来帮助43个家庭破镜重圆
2020-11-19 23:52:08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为了给破碎家庭团聚的希望,王卓从不轻言放弃,正是因为这一份难能可贵的坚持,圆了43个家庭的团圆梦。




王卓是番禺区救助安置中心负责人,从事民政工作17年,凭着纯朴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工作,安置中心成立至今短短两年时间里,他带领的工作队伍帮助43名安置人员成功找到亲人,寻亲成功率达27.2%,其中有的安置人员已离家达20年之久。2019年11月,王卓被评为广东省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建立寻亲机制,破解安置困境

在王卓的带领下,安置中心积极探索寻亲服务机制,逐步实现寻亲信息立体化、寻亲服务社会化、寻亲手段多样化。除建立音频视频数据库,探索“互联网+寻亲”模式,加强公安、街道、救助站等多部门的协调联动,构建DNA、人像、地名数据“内容全覆盖、信息齐共享”格局等寻亲方式外,还组织开展全国各地景点辨识、风俗交流、特产品尝、地图连连看等主题系列活动,引导安置人员回忆家乡信息,提升安置人员归家意识,探索归家可能性。



安置有爱,月圆人团圆

2018年3月1日,安置人员小凡(化名)在王卓工作团队的帮助下与8年未见的家人进行了视频通话。双方隔着手机屏幕,绵长的思念却隔不断,见到家人的小凡喜极而泣,家人也百感交集,重复说着“我们明天接你回家、我们明天接你回家……” 2900多个日夜,小凡的家人从未放弃过寻找她的机会,安置中心工作人员也始终坚持深挖寻亲线索,从初始碎片化的只言片语到最终的寻亲成功,贯穿其中的是民政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不忘初心和坚守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2018年元宵佳节,小凡实现了人月两团圆的心愿。别样元宵,因为民政有情,安置有爱。





《常回家看看》梦想成真

2018年“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安置中心迎来一面跨越一千五百公里的锦旗,从四川到番禺,长达40多个小时的车程,承载了一个失散家庭的感激之情。安置人员小君(化名)被家人紧紧抱住许久,双方喜极而泣,相聚的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从一开始对陌生环境的抗拒,到悉心照料后敞开心扉、时常把《常回家看看》哼唱在嘴边,小君终于与7年未见的家人团聚。见面现场,小君的母亲流着泪紧紧握住王卓的手,用家乡话不断念着“全靠你们,我找到女儿了,真的好开心……”



不抛弃不放弃,入户送团圆

2019年11月,在番禺务工的刘某见到了失散8年的儿子小华(化名),这一场团聚实属不易。经区民政部门和区公安系统紧密配合,通过人脸比对基本确认了小华的家庭信息后,工作人员30多次拨打其父刘某电话均无人应答,寻亲工作一度陷入困境。“入户!把团圆送上门。”王卓积极联系刘某居住地村委会、街道办,工作人员先后三次入户走访才见到刘某。整整8年,刘某以为儿子早已遭遇不测,直到真正握住儿子的手,刘某激动地说:“这就是我儿子,没错,真的没错,这下我相信了,感谢你们!”



派发寻亲礼包,让家人倍感温馨

民政工作从来都不是冰冷的。如何更好地深化民政服务、传递民政温度,是王卓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年8月,王卓为寻亲家庭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包,由一封暖心“家”书《致安置人员亲属的一封信》、一册安置人员生活照、一个安置人员亲手制作的手工作品、一份防走失温馨提示、一份民政部门电话号码和一份食物组成,在祝福安置人员归家团聚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他们再次走失的风险,传递出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温情。




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王卓始终以躬行者的姿态,满怀对事业的深深热爱与执着追求,在基层岗位上扎实耕耘,无问西东,千方百计为服务对象排忧解难,让一种平凡彰显出高贵,让一种精神弥漫出辉煌。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