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片河岸种几亩花,化龙渔民拓宽致富路生活有奔头|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2020-08-20 23:32:44


化龙镇作为传统的岭南水乡,绵绵10多公里的珠江河岸线,除了孕育了茂密的红树林之外,还孕育了很多如花鱼、白鸽鱼、禾虫、河虾等美味的河鲜。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化龙镇内靠近珠江边的农村仍然有一些起早摸黑,提着裤腿走在河边滩涂上“揾食”的渔民。这里,就有沙亭村陈耀明的身影。


傍晚时分,陈耀明来到江边准备工作▼

陈耀明工作后留下的足迹▲


起早贪黑“揾食”,有着20多年的捉鱼经验


现年55岁的陈耀明是沙亭村7队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就跟随家人在珠江边的沙亭村长大。从父辈一代最开始的种水稻,到种香蕉,再到现在自己耕了几亩花场,尽管不同年份做着不同的事,但陈耀明始终坚持边耕种边捕鱼。




每天凌晨4点左右,陈耀明就会带齐工具动身前往江边开始‘收货’。以前,江边经常会收获到花鱼、白鸽鱼、禾虫、河虾、河鳝等河鲜。现在,可能是因为河里的清道夫等一些外来物种多了,导致河虾和本地河鱼的数量锐减。如果运气好时,会收获一两条白鳝,其他时间基本每天只能收获一些如巴西鲷、密鲮等种类的杂鱼。


由于对着江河的时间比较长,陈耀明对每天江河潮水涨退的情况非常清楚。尽管外江每天的潮水涨退时间都不一样,但陈耀明已掌握其时间规律。例如,当天的退潮时间是下午5点,那么次日的退潮时间是下午6点左右(一般是次日往后推移1个小时左右)。


一大早,陈耀明就来到江边▶


◀陈耀明正在检查围网后的收获情况




“因为每年4月1日至7月1日是内河禁渔期、每年5月1日至8月15日是外海禁渔期,加上夏季天气热,所以河里没什么鱼。冬季天气寒冷,有时自己都不情愿下水。所以,捕鱼只能抓住每年春秋这两季的最佳时期。”陈耀明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坚信勤劳方能致富


除了每天凌晨的“收货”时间,陈耀明都会根据河水的涨退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操作,有时很晚也要打着手电筒捉鱼。小e与陈耀明交谈中了解到,他每天捉鱼时都要卷起裤腿走在河边的滩涂上,不是湿身就是搞到自己满身泥巴。


另外,他打理花场时,除草、修枝、浇水、除虫等常规功夫每天都少不了。面朝花地背朝天的他,有时还得日晒雨淋,非常辛苦。



陈耀明卷起裤腿,准备下水“收货”▲

陈耀明和小e算了一下他的经济帐,除去每年的禁渔期,他每天平均能捉几十斤杂鱼,按照平均3—4元/斤的售价来计算,平均一天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但是,这部分收入比较波动,运气好的一天会有200多块的收入,运气不好时一天20元收入也没有。虽然如此,但一年下来,陈耀明靠捉鱼能有3.2万元左右的收入。




小e了解到,受新冠疫情影响,陈耀明耕作的那几亩花卉今年的卖价远远比不上前些年,虽然整体销售情况不似预期,但行业景气也在慢慢复苏,他预计今年花场能有保本收入。 结合捉鱼这活来进行上补下拉,他预计一年有接近6万元的收入


陈耀明认为,致富不能偷步,关键还得靠自己的勤劳。一年下来,尽管赚的钱不多,但那都是自己辛勤劳动得来的辛苦钱。


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才是心中的小康生活


什么才是小康生活?

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提到小康这个概念,一般人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车、房、钱,认为生活富裕才能算是小康生活。而在陈耀明心目中,他的小康生活并不是说要捉很多鱼卖钱,也不是要种很多花卉赚很多的钱。



陈耀明正在梳理鱼网▲


知足者常乐也。依陈耀明的看来,从父辈那一代的解决温饱到如今自己的小康生活,自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付出辛勤汗水的同时,也支持孩子完成学业、成家立室,就已经很满足了。


“ 小康并不是以自己拥有多少钱来衡量的,只要家人身体健康、家庭和和睦睦,这就才是我心中的小康生活。”陈耀明感慨地说。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