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南街的白衣天使们,谢谢你们!为我们的生命保驾护航!
2020-05-12 11:20:00


今天是“5·12国际护士节”,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立的节日。其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这个白衣天使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奋战在桥南街各条战线的护士代表故事。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陈艳芳

不负使命,共渡时艰



新冠病毒陌生又狡猾的,在番禺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17年的陈艳芳,在思想上、行动上不敢有丝毫松懈。她主要负责感控督导工作,为抗疫主战场的院感工作把好每一关,确保清洁人员的病房日常及终末消毒质量达标,护士的消毒工作按规范执行,病房的工作质量达标,医护、工勤人员的手卫生落实到位等。她说,"这一身标配的严密防护服,让我有强烈的使命感。”


发热门诊“大管家”王映芹

临危受命,共克时艰


右一为王映芹


番禺中心医院安排王映芹统筹抗"疫"前线阵地发热门诊的护理管理工作。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临时组建的抗“疫”团队,她的工作几乎从零开始。她严格按照要求,逐步完善发热门诊的相关工作,从人员的配置、排班、发热门诊分区布局、急救物资的调配、防护服穿脱、接诊等流程培训到各种消毒隔离流程,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她都绝不放过。无论何时,只要有困难"大管家"的热线电话随时候命。


咽拭子采集员梁安琪



咽拭子采集被认为是最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之一。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番禺中心医院紧急成立一支由眼科、口腔科及耳鼻喉科医护人员联合组建的咽拭子采集队伍,主要负责新收入院、有侵入性治疗及住院部患者的咽拭子采集工作。口腔科梁安琪便是其中一员。宣教、洗手、换手套、采集标本、脱手套、洗手、再宣教……尽管工作流程繁琐,但他们却表现出超出常人的忍耐力,一个班下来,她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间。自从急诊咽拭子采集队伍成立以来,仅两个月时间共采集咽拭子11440例。


健康守门人潘雯茜

温柔而坚定的战士



“请把额头对着红外线测温探头,我们将进行体温检测。”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番禺中心医院加强预检分诊,严格执行三级分诊制度,医院组织了由医生、护士、技师、行政后勤等组成的分检队伍,妇科二区护士潘雯茜便是其中一员。她放弃休息时间,短时间内掌握了分诊筛查工作的要点和流程,耐心地引导病人配合测量体温、检查证件,询问并登记旅居史和流行病学史记……尽管这些动作、言语在一天的工作时间里,上百次上千次的重复,但她依然选择坚持,尽一份薄力。


急诊科护士黎进能

“男丁格尔”抗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番禺中心医院迅速组织对全院员工,尤其是一线重点部门的防护培训。作为医院胸痛片区护理教学秘书的急诊科护士黎进能,主动放弃休假承担急诊科新冠肺炎防控培训工作;作为科室护理骨干,他第一时间到“发热分诊岗位”值守。3月上句,黎进能转战到番禺区防疫战场,成为服务专班的一员。每天从头到脚包得严严实实,在机场为患者进行手消毒,更换口罩,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协助搬运行李,安排大巴座位,信息报告,安抚旅客情绪……10个小时不进食、不喝水、不上厕所,是他工作的常态。


“老”感控人周卫红

日行万步,奔走防控一线


右一为周卫红


今年60岁的周卫红,是番禺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顾问,也是番禺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预防控制专家组副组长,她参加过 “非典”,曾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是“老”感控人。自疫情发生以来,她先后到广州南站讲授防控知识,参与督导全区二级医院的防控工作,指导区内集中医学观察点的流程布局、防控措施各种消毒流程。从1月19日起至2月份疫情防控的高峰时期,她几乎没有休息过,虽然身感疲惫,但强大的责任心意识让她克服休息的不足,一丝不苟地做好感控工作。


职工信赖的娘家人黄巧宜

战“疫”有你,关爱有我


左三为黄巧宜


作为医院工会副主席、人力资源科副负责人的党员黄巧宜本着“服务员工办实事,当好职工娘家人”的理念,用心,用情履行好了“娘家人”的担当。她统筹联动后勤保障部门加强营养供给,协助精神科团队为抗击疫情重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防控一线的员工及其家属解决生活问题;积极牵线搭台邀请区化妆师协会组织开展爱心义剪活动……从细微着手,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她贡献温暖的“工会力量”。


后勤物资“大管家”陈惠芳

尽心尽力,保障防控物资


左一为陈惠芳


防护物资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疫情初期,医疗物资特别是防护物资紧缺,出身护理的后勤物资“大管家“的陈惠芳负责后勤物资采购。她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梳理物资条目,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寻找物资,多方拓宽购买渠道,协调货源,及时补充,尽全力保障前线的物资需求。她放弃陪伴家人,狠心放下幼儿,始终将完成使命放在第一位。除采购外,陈惠芳还负责对社会捐赠物资进行把关和清点、台账的建立,并联合相关部门对捐赠物资进行评估和分配方案的制定。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麦艳君

尽责的“楼长”吃住在医院


2002年入职,今年已是她工作的第18个年头,她是5号楼的大管家,大家亲切地喊她“楼长”。


刚脱下防护用品的麦艳君略显疲惫


疫情发生初期,麦艳君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役,她把回老家的车票退了,把两个小孩留在家,而自己却守在医院。她在最短的时间组织完成5号楼两大区病房的调整和发热门诊的筹备工作,搬运物件、调整病房的床位布局、调配人员、筹备物资、梳理工作流程、反复培训,她全身心投入,与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付喜花吃住在医院。                


麦艳君在晨交班时宣读了《宣誓书》


在新启用的5号楼应急病区顺利收治第一例疑似患者的时候,她已经足足驻守了30多个小时。5号楼,成了她心里最大的家,而她就是这里的楼长。她捍卫的,不仅仅是她的护士,她的五号楼,还有她的病人们。她无比清楚,一旦失守的后果。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团队为自己鼓劲,右三为麦艳君


“大家辛苦了!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在一次晨交班结束的时候,麦艳君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个躬。那刹那,在场的人都震惊了,有的小伙伴甚至哭了起来。或许,这就是“5号楼楼长”的魅力,她真的把5号楼当作自己的家,用心、用爱,甚至是用生命去维护。


呼吸中心一区护士黄莹莹

她为“战友”三次流泪


2月20日,是呼吸中心一区护士黄莹莹支援感染性疾病科的第31日,她回想起支援的点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麦艳君为“战友”三次流泪。                

高负荷的工作量,加班工作到凌晨对于麦艳君而言,是常态,她没有因为工作流过一滴泪。“我们都害怕她累倒,劝她休息,但她却哭着感谢我们,这是我看到她第一次落泪。”黄莹莹回忆到。


病毒肆虐,每一个人都有被感染的风险,尽管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有水雾的护目镜,在高强度的环境下工作,没有一位同事说过辛苦与放弃。“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付出着,怀抱信念,目标坚定,这一场仗一定赢!”麦艳君一边说眼睛再一次泛红,她流下了感恩的泪水。


第三次落泪,是她收到一幅绘画的时候。关节外科护士黎婉诗,1月30日便来到感染性疾病科病房支援,她将麦艳君亲自给自己穿戴隔离衣,用无菌巾包裹脖子的场景绘成漫画,并送给了麦艳君。谁不知,麦艳君在收到画的时候开心得眼泪禁不住流下来。


黎婉诗绘制的漫画


面对未知的疫情,没有谁心里会有底,而前来支援的护士以90后居多,麦艳君看得出她们的不安,她把她们当作妹妹一样看待。上岗前,语重心长地一遍遍叮嘱她们注意防护,检查她们个人防护是否到位;下岗后,为了舒缓她们的情绪,还经常拿出自己孩子的逗趣视频一起分享。                


麦艳君反复叮嘱大家要注意防护


90后的消化中心三区护士陈健婷,在感染性疾病科上了一个班后,头晕、咽痛、腿酸,当班后她忍不住哭了。“小健,把口罩戴好。” 麦艳君拍了拍陈健婷的肩膀,并没有说什么,而是轻轻地笑了笑。她似乎看穿了陈健婷的沮丧,“不必害怕。这段时间,我知道你们都很辛苦。但是一切都会过去的,我希望,我们都可以带着正能量去工作。你并不是一个人作战,还有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医院所有的人一直都在。”那天本来是她难得的休息日,但她不放心又回到了科室,从防护物资的准备、人员的调配与培训、水电信息后勤的保障、应急流程的梳理与演练等,她每天都必须反复查检、预演,确保万无一失。



陈健婷的手绘图:“护长,有你在我们就像吃了定心丸。”这是大家的心声。



桥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主管护师、门诊护理组长江璐莎

江璐莎于2017年正式加入桥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上,面对与前截然不用的工作环境、服务对象、工作内容,江璐莎以最快的速度调整自身状态,积极学习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相关知识,分析基层医疗工作的特点,全力参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上门随访、产妇产后访视和新生儿访视、精神病人随访及体检、老慢病人体检、各类义诊等工作当中,并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她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随时待命接受各项防控任务,加班加点完成工作,积极参与各项防疫一线工作,包括3人小分队入户排查、协助咽拭子采样、交通站点驻守监测体温、隔离观察酒店驻点;仔细认真研读各类防控制指引,制定院内及隔离酒店院感防控方案及指引,并对参与防控工作人员进行循环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自我防护知识;积极配合街道布置的任务,如村居人员防控工作培训,学校复课岗前培训等。在过年期间,交通站点需要安排医务人员前往驻守,对旅客进行测温排查,考虑是临时任务,并且在过年期间,很多同事都回老家过节,她便主动放弃休息,报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