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又双叒叕上电视啦!这次是因为他......
2019-12-05 20:28:19




南村又双叒叕上电视啦!



12月3日,

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文化珠江》栏目组,

来到了员岗村龙头大佬洪叔的家中,

往日里幽静的小院又变得热闹起来。

节目组此行是为了拍摄拍龙头龙尾雕刻技艺,

已故龙舟头雕刻大师梁镇洪的徒弟崔俊贤,

是此次拍摄的主角。




据了解,龙头龙尾雕刻的拍摄内容将在珠江频道《文化珠江》和《大匠》两个栏目播出。《大匠》是省微纪录片项目,珠江频道春节后逢周一晚十点播出。




在洪叔家中院子里,只见崔俊贤正坐在一棵已有些年头的龙眼树下,埋头专注于手中的凿子和木头,为拍摄做准备。


旁边三层高的小柜子放着他雕刻“龙头”的家当,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刻刀、锉子、锤头等各种木刻工具,各种刀具在他手中运转自如,一凿一刻间,都充满了他的专注力和艺术构思。



院子里的龙眼树,是洪叔47年前亲手种下的。师傅总是在院子里干活,如今,师傅虽已不在,但每当看到这棵树,崔俊贤都会想起师傅的教诲:人就像一棵树,它越想伸向明亮处,它的根就越要向下。



热爱龙舟,拜师学艺



番禺是龙舟之乡,端午热闹的龙舟赛,龙船饭,奋力拼搏的龙舟精神陪伴着一代代番禺人长大。


崔俊贤是番禺人,从奶娃娃起被长辈抱着扒龙舟到后来自己成为一名扒手,对龙舟的热爱似乎与生俱来。


龙头龙尾,是一条龙舟的精髓所在。随着对龙舟的热爱,崔俊贤逐渐对龙头龙尾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闲暇之时看龙头雕刻相关的视频,自学龙头雕刻的知识。2002年,他买了人生第一套工具模型,以沙墟一村的龙头为模型自学龙头雕刻。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看到了洪叔正在雕刻龙头的画面,心里便有了拜师学艺的想法。经过熟人的引荐,2007年,崔俊贤来到洪叔家里拜师。


从来没有师傅随便收徒弟,洪叔要对这个徒弟先进行考验,他对俊贤说:“学习龙头龙尾雕刻,要吃的了苦,要耐得住寂寞,你要想赚钱,就不要来学这一行。”俊贤话虽不多,但是踏实认真,最终用努力与功力感动了洪叔,在三年后被正式收为徒弟。一入行,师傅就同他讲,不要靠着这一行发达,只想着怎么把工艺做到最好。


崔俊贤和师傅


崔俊贤还记得自己被师傅确认收为徒弟的事情,“有一天,作为非遗传承人,他老人家去到区政府报备,说自己收了一个徒弟,没过几天,区政府工作人员就到我这里登记资料,我知道,我被师傅承认了。”



一丝不苟,脚踏实地



龙舟头制作是门细致活,要经历选料、开料,到勾画放样、雕刻,再到打磨、抛光、上色装饰等十几道工序,最后还得为龙舟头安装上鼻球、龙须、龙舌、龙珠,其中90%的工序要靠手工完成。这其中,每个工序都很重要,想要做好每个工序,就必须练好基本功,比如:磨刀。

磨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从师早期,俊贤在磨刀上就下了不少苦功。“刀的锋利程度、弧度不同,手感不同,一锤敲下去就知道刀有没有磨好,每当磨不好,师傅坐在那里也不会说话,直接把刀锋往地上一滑,我又重新磨。” 崔俊贤回忆道。

为了买到一把好刻刀,俊贤会到浙江等地亲自挑选,但是在他心里,再好的新刀都不及那把刀峰已经被打磨掉一半的小刻刀。“这把刀师傅用了十几年了,现在留给了我。”崔俊贤比划着说道。


崔俊贤早期的工作是市桥派出所的一名辅警,工作强度大,任务重,但是这从来都没有影响他学习龙头龙尾雕刻。白天上班,晚上练习,为了白天多跟着师傅学习,他主动申请上夜班。俊贤说:“肯定是累的,但是心里很开心。”

学艺十余年,他还是保持着最初的热情,现在每天除工作八小时外,还会花五个小时在龙头龙尾雕刻上。

现在龙头龙尾雕刻的订单已经排在明年4月份,俊贤笑着说,还是有人找我做,但是我不敢接,我怕自己做不完。

关于未来,俊贤没想那么多,他说:“就是按照师傅的教诲,一直做下去。如果要说畅想,就是希望能有一个基地,可以展示龙头龙尾。”


当初刚拜师的时候,师父问俊贤:“将来如果我百年归老了,你还会不会继续做龙头?”

俊贤没有一刻的犹豫,他告诉师傅:“我会一直做下去的!”

说起对师傅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俊贤说了四个字——夫唱妇随。看着小e疑惑的神情,他用粤语笑着解释道:“‘随’字的粤语发音,在粤语中是‘味道’的意思,这么多年来,师傅把龙头抛光后,师母都会帮忙上色,两人忙活完一天后一身都是油漆味”。

“夫唱妇随”这句话是师傅对俊贤妻子说的。一个四字成语里,是洪叔对自己的总结,也是作为师傅对徒弟的希冀,他希望俊贤夫妻俩也能相互支持,一起奋斗,一直将龙头雕刻技艺传承下去。

师母在拍俊贤




作为一名“80后”,

崔俊贤没有青年人的浮躁,

更没有中年人的油腻,

他只是潜心钻研、执着前行,

按照师傅的教诲,

十年如一日,做着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