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化龙|明经村,番禺最具“文艺范”的古村~
2019-11-06 19:24:57





自隋唐开科取士,

就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明经,是科举考试的考试科目。

顾名思义就是对儒家经典掌握程度的考试

可谓每个读书人的必经之路

而在番禺东部,

就有这样一个古村以“明经”为名

风景秀丽古朴典雅,历代更是涌现诸多人杰

来了,它来了!

化龙镇明经村


明经村:

化龙最多牌坊和祠堂的古村


来到番禺区化龙镇石化路旁,你会看到有一条名叫“明经”的美丽乡村。


相传,在元朝时期因常有黄猄出没,被称为黄猄港口,后来胡氏在此定居,终日明颂经典,于是改村名为明经。明经村地处丘陵地带,全村由6个自然片组成,包括:左里、右里、仙岭南约、仙岭中约、仙岭北约和横下




明经右里牌坊联:

明事理重纲常邻里融和合成四聚

经典通倡道义乡亲友爱基绍九屯


明经左里牌坊对联:

安定源流远 

明经世泽长




仙岭北约牌坊联:

仙境怀追远祖发彭城千秋昌盛

岭地耀永兴裔传南粤万代繁荣



仙岭南约牌坊联:

岭海风华盛世乡宗衍翼

南园毓秀千年族裔远流长




明经共分为6条自然村,拥有化龙本地最多的牌坊,上面精彩的对联,从侧面记录了先辈对本村的美好愿景。


不管从哪个牌坊进村,穿过街道后,总能看到池塘和大榕树,这应该就是古村落的标配了吧。


小e走在明经村里,发现了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宗祠。右里的周大爷说:“我们村里面有很多祠堂的,因为明经的姓氏比较多,右里目前只保留了两座祠堂,一座是郭氏宗祠另一座是周氏宗祠,周氏的宗祠相对更大些,并重新修葺过的。”



一池之隔,古建筑新业态各有风情



小e站在右里的池塘边上发现,这池塘成了一道分界线,一边铺的是水泥路,另一边是石板路。水泥路是靠近村口牌坊的区域,附近有活动中心、商铺、医院等现代化建筑物。石板路一边大多数是居民房,保留着大量传统的建筑。



水月宫前许愿树,千里姻缘一线牵



此外,小e发现了一处格外宁静的地方——水月宫,通往水月宫的路比较偏僻,它是位于爱莲新村与明经村交界处的一条小路上。小e穿过巷子,走到尽头,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棵大榕树,它像许愿树一样,上面绑着红布。水月宫背靠居民房而建,三面是草丛农田,有一条窄窄的河涌围绕着。据了解,水月宫是供奉娘妈的,每逢初一十五附近的街坊都会过来祭拜。



开村鼻祖与军籍后代



左里和右里牌坊是靠在一起的,面向石化公路,左方的为左里,右方为右里。


小e采访到了左里的一位村民,“我们左里是最早来这开村的,古代北方战乱,很多居民往南方逃难,部分难民就在左里落叶归根了。而右里是后来朝廷派军队下来抗击倭寇,军队驻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刘大爷说。


小e了解到,在明朝时期,陈德担任广州左卫将军,陈将军挥师到现在右里的白沙湖地段,抗击倭寇,英勇牺牲。刘大爷说:“当年,没有找回陈将军的尸体,将士们就给他做了一个衣冠冢和陈将军祠。”据闻,陈将军祠建在右里牌坊附近,不过早已被拆除。


右里由于是军籍后代建立起来的村落,又称为武社。刘大爷表示,右里那边的姓氏比较杂多正是因为当年军队驻扎,开辟了那一带。而左里共有胡、刘、蒙三个大姓,祠堂大多被改建为酒席用地。






敦和书院里欢乐多



敦和书院位于明经村前街16号,建于清朝同治九年,书院坐西北向东南,头门形制为凹门斗,花岗岩石门框,门额刻着“敦和书院”。


敦和书院负责人邓先生介绍:“书院曾经是村里其中一个生产队的聚会点,生产队合并调整后就荒废了一段时间,近几年村委出钱重修,成为村民的日常开展文娱活动场所。”




书院分为两层,走进书院的前厅,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字画。往里走是内厅,中间有个舞台,邓先生介绍说:“平时我们会在这里举办粤曲分享交流活动,附近的街坊会过来唱唱戏,看看表演。”一楼楼梯旁是一个读书角,免费为村民提供书本读物。书院二楼主要是办公和接待客人的地方。邓先生介绍说:“书院还有画画、书法等兴趣培训班,有时候也会举行一些公益性的教学活动。”



除了美丽的书院、精致祠堂、林立牌坊

明经村还涌现过许多杰出人士


如岭南画派三杰的陈树人


善画老虎的当代著名画家周千秋



参加护卫孙中山先生的原永丰舰二副胡应球(曾任广东省政协委员)


可谓人杰地灵,令人神往~!

对于如此富有文艺气息的明经村

本地村民、来穗街坊

欢迎发表你的感受和情感

来跟它表白吧!



稿件征集

街坊平时关于化龙镇本地的

摄影作品、新老照片、小故事、

正能量事迹、文章、短视频

可向化龙飞升专栏进行投稿

一经采用,

除了能在化龙镇官方平台进行展示

还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一份!


投稿邮箱:

13570304199@163.com